尺寸:長47厘米,高76厘米
作者: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學善
林學善(1945——2018),男,福建福州人,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亞大地區手工藝大師,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-——福州木雕(象園)省級代表性傳承人。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“福州市有突出貢獻的技術拔尖人才”光榮稱號。
林學善大師1966年畢業于福州工藝美術學校,師從著名雕刻師阮寶光先生,擅長木根雕和象牙雕等。作為當代福州木雕家的杰出代表,林學善大師是福建省木雕行業獲得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”殊榮的第一人。曾于1982年-1984年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結業,集民間傳統工藝與學院專業造型于一身。林學善大師生前致力于木雕作品創作,成就卓著,揚名國際?!哆_摩》、《千載之壽》、《宮怨》、《蒲團達摩》等十多件作品分別榮獲國家級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,即“希望杯”獎,省、市級獎項無數。
林學善大師畢生致力于將福州木雕推向全世界。1986年開始,林大師多次應邀赴日本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及中國臺灣、中國香港、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藝術展,并因擅刻達摩,在國內外享有“達摩善”之美譽,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競相收藏。1992年作品《達摩渡江》被評為“工藝美術珍品”,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。2011年龍眼木雕《創業艱難百戰多》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作品《悟》采用珍貴的古沉木精雕而成。收藏界對于古沉木雕刻品有這樣的評價:“家有珠寶一筐,不如烏木一方”。
烏木即古沉木,又稱炭化木,是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層的枯木殘根。隨著歲月的逝去,枯木殘根在水底泥沙中經浸泡和磨壓,便逐漸改變了原來的物理性能:木質內在的脂肪、糖類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凈凈,蛀蟲、細菌的生存空間也被清除,有的沉木被水底的泥沙腐蝕得絲絲縷縷,強化了肌理的材質美感,有的則變得剛勁挺拔,顯示出崢嶸不桀的力度,形成了古樸凝重、銅打鐵鑄般的效果。其色澤也變得千差萬別,有棕色、灰色、紫色、黑色,也有外紅內黑或是黑皮黃心的。更有一些時間長的古沉木明顯“炭化”,顯現出煤樣的黑色,真是奇譎而神妙。令人稱道的是,古沉木不變形,分量重,密度大,好的古沉木竟然可與紫檀木媲美,堪稱樹中之精,木中之魂。
林學善大師創作《悟》的經歷充滿傳奇:2012年,他在福州一個建設大橋工地上發現一塊黑“木頭”,它色澤烏黑閃亮,材質肌理極具美感,他當即意識到這是雕刻的特殊材料,以高價買得此物。得到這段古沉木后,他沒有急于動刀,而是反復觀察,日夜琢磨,力求天趣與人意的和諧統一。這塊古沉木在水底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,多少磨劫,它的周身已被水底泥砂侵蝕沖刷得千瘡百孔。一日,林學善大師靈光一閃看到了靜坐一隅,修性坐憚的達摩祖師形象。他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,對這段古沉木依形度勢。古沉木特有的起伏、形態、肌理、結疤被大師巧妙運用,完美地雕刻出達摩祖師濃眉如帚、堅毅深沉的高古氣韻,以及奇石嶙峋、洞天高闊的自然環境,讓觀者“明心見性”、撼動心魄!
林學善大師生前與“翠蓮軒”藝術館館主曾美蓮結緣20余年,在藝術交流方面兩人惺惺相惜、如遇知音。2013年,“翠蓮軒”新館舉行盛大開館典禮,《悟》是林學善大師專為開館而作的完美作品,這其中的緣份可謂妙然天意也!如今,林學善大師已永遠地離開了世界……《悟》成為林學善大師古沉木雕的收山之作,其工藝價值、文化價值及經濟價值無可估量!